(原标题:从守出“10倍股”到多点开花,深度剖析这家公司旗下的医药基金)
基金二季报已披露完毕,这期季报的一大亮点是沉寂多年的诸多医药基金,凭借对创新药的前瞻性布局,占据了业绩排行榜的靠前位置。不过,相比个别医药基金的单兵突进,我们更看重基金公司旗下所有基金的整体业绩走向;这不仅能看出基金公司整体的投研实力,还可甄别不同产品在医药板块的定位和投资侧重,以便进行更精细化的挑选。
比如,广发基金旗下共有6只医药主题基金,截至7月18日,除了只能投A股的广发医疗保健今年以来收益率低于30%以外,有3只年内回报超过60%、2只回报超50%。
图1:广发基金旗下主动医药基金业绩一览表
来源:基金定期报告,Wind,今年以来回报截至2025.7.18,基金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这6只产品分别由吴兴武、王瑞冬、段涛三位基金经理管理,难得的是,他们在医药基金的持仓各有特点,配置风格也有所不同,值得细细分析。
比如从二季报披露的持仓来看,吴兴武管理的广发沪港深医药(A类014114,C类014115),前十大重仓股已全部是创新药企业或是转型加码创新药的公司,创新药浓度高;对于看好创新药机会的投资者来说,这是值得关注的“含新量”较高的投资工具。
生物学专业出身的吴兴武从事医药投研已有16年,近年来在创新药赛道持续深耕,十倍股百利天恒(A股)就是其代表作之一,在公募基金中属于“持仓最早、持股最多”。
王瑞冬管理的广发医药精选(A类017479,C类017480),则是按照“创新、国际化”的思路选股,其注重估值保护,操作灵活,会结合市场波动积极换手来增厚收益。
二季报显示,他的组合中除了有信达生物、科伦博泰生物-B等创新药外,还有创新药研发侧的持仓,这其实属于供应链上游(“卖铲子”的公司),业绩确定性和未来股价的表现也值得期待。
此外,王瑞冬认为,医药公司一定要有国际化布局,因此,他的组合也配置了龙头公司,充分捕捉全球市场增量。
段涛相对更年轻,他的投资更有冲劲,调仓更贴近市场热点。从他管理的广发医药创新(A类017962,C类017963)的定期报告来看,他今年以来大幅提升港股配置,重仓创新药,但同时在A股也多有布局,并且持仓风格偏向中小市值,更具进攻锐度。
优秀的“团体成绩”往往构建于多元而清晰的风格基础之上,无论是在医药方向上或是在全市场投资上,这是广发基金主动权益投资的一大特色,也是其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所在。
吴兴武:创新药投资老手
1、前瞻布局 最早重仓百利天恒获利丰厚
吴兴武是南开大学生物学硕士,2009年入行做医药研究员,2015年2月起开始管理全市场基金,2018年开始管理医药主题基金。目前在管医药基金4只,总规模约90亿。今年以来,这4只基金均实现了不错的收益。
图2:吴兴武管理的医药主题基金一览表
来源:基金2025年二季报,Wind,截至2025.7.18,下同,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其中,广发医疗保健只能投A股,而今年医药行情主要体现在港股创新药上。因此,尽管这只基金上半年收益率稍显逊色,但拉长周期来看,从吴兴武2018年10月开始管理算起,至今近7年的任职年化收益也超过了10%。
由于吴兴武管理这只基金较早,剖析广发医疗保健的持仓变化,能更全面地观察基金经理在创新药上一步的探索和布局。
图3:广发医疗保健2025年二季度前十大重仓股
来源:基金2025年二季报,Wind,股价涨跌截至2025.7.18,持仓数据仅供举例,不做个股推荐
早在2023年上半年,吴兴武就已经开始布局创新药,最早发掘出“十倍牛股”百利天恒,正是其研究能力的佐证。
当年一季度,吴兴武管理的广发医疗保健成为刚上市的百利天恒的第一大流通股东,可以说是机构中最早重仓该公司的公募基金之一,并一直持有到今天。
图4:百利天恒2023年一季报
来源:基金2025年二季报,Wind,持仓数据仅供举例,不做个股推荐
百利天恒2023年1月上市时,股价仅在30元一线,市值百亿,到今年7月18日,其收盘价达321.04元,市值破1200亿,2年多就实现了10倍涨幅。而吴兴武管理的组合始终重仓百利天恒,完整地吃到了这波丰厚的收益。
前几年,由于A股可投的纯正创新药标的相对较少,广发医疗保健在创新药的整体配置比例不高;
但在科创板上市了一批创新药企之后,近年来基金明显加大了对创新药的配置,比如2024年三季度将泽璟制药纳入前十大,今年以来涨幅超过110%。
同时,由于基金规模相对较大,其在医药细分行业上的配置更均衡。
也正因此,广发医疗保健的投资宽度更广,组合中隐含的细分板块机会更多,加上吴兴武的研究覆盖广,对于有潜力的小公司持仓数量也较多。如果医药整体出现向上态势,它是较好的投资选择。
2、“含新量”高 精准加仓三生制药昂立康等牛股
广发沪港深医药则是吴兴武在创新药赛道的代表性产品,充分体现了他在这一赛道多年深耕的研究积累。今年以来截至7月18日,该基金累计回报已达67%。
图5:广发沪港深医药2025年二季度前十大重仓股
来源:基金2025年二季报,Wind,股价涨跌截至2025.7.18,持仓数据仅供举例,不做个股推荐
今年二季度,吴兴武进一步加大了在创新药上的配置,新进了三生制药、昂立康、石药集团和百济神州的A、H股,至此,前十大重仓股已全部是创新药企业或是转型加码创新药的公司,高度聚焦创新药方向。
并且,基金的持股集中度也有明显提升,前十大重仓股合计占比由以往的40%以下提升到一季度末的58.53%,二季度进一步达到64.51%,持仓的进攻性更强。
图6:广发沪港深医药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
来源:基金定期报告,Wind
这一波加码创新药细分方向,在业绩上也有立竿见影的体现。
截至7月18日,广发沪港深医药前十大重仓持股今年以来的平均涨幅达到136.64%,多只新进个股二季度以来的涨幅也极为可观。
如三生制药是二季度基金新进的第一大重仓,二季度以来已经大涨162.12%,侧面体现基金经理下手及时果断。
这家公司在5月份公告,其授权辉瑞的交易刷新中国药企纪录,股价也强势上涨。
而在另外几只二季度新进的重仓股中,昂立康的买入时机把握极佳,这家公司从6月开始暴涨,自二季度以来的股价累计涨幅达到了261.7%。
从广发沪港深医药更早一些的定期报告可以看到,早在2023年,吴兴武就已挖掘过如今大受追捧的荣昌生物、康方生物等公司,并且截至2024年底仍然持有。
康方生物从2022年以来年年上涨,从低点开始算也是一只10倍股,荣昌生物则在今年出现爆发,今年以来飙涨近400%。
王瑞冬:操作灵活积极
大幅提升港股配置,回避高估值个股
王瑞冬也是一位从求学专业到行业研究都跟医药颇有渊源的投资人。他毕业于清华大学,是生物科学学士、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同时拥有北京大学经济学双学位。
毕业后,王瑞冬曾任中国人寿医药行业研究员,以及广发基金医药行业研究员。至今从业13年,投资年限5年,从2023年7月开始管理广发医药精选股票。
图7:广发医药精选业绩表现
来源:基金2025年二季报,Wind,今年以来回报截至2025.7.18,基金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截至今年7月18日,广发医药精选今年以来回报达到52.77%。在这只基金的管理上,王瑞冬的投资特点是风格较为灵活,擅长在医药的细分子行业进行切换。
比如在二季度,基金经理减配了一部分中药和医疗器械的仓位,更换了一些创新药研发产业链公司(动物试验、临床试验)。
此外,对科伦博泰生物、信达生物、泽璟制药都进行了减仓,而这三家公司今年以来的股价都出现了100%以上的大涨。
从调仓操作分析,一方面是规避一些创新药牛股大涨之后的股价波动,另一方面是看好CXO的机会,这个细分板块过去三年跌幅深,PE、PB都很低,机构配得也少,随着创新药的景气传导到研发链条,预期有不错的机会。
从历史的基金定期报告也可以看到,王瑞冬的持仓调整较为积极,前十大重仓中几乎每个季度都有4、5只新面孔进入。而如果一家公司短期出现快速上涨,会选择减仓。
这可能和他的投资理念也有一定关系。
王瑞冬长期深耕大消费和医药赛道,整体上坚持 ROE 驱动的高质量成长,严格排除过高估值个股,降低股价大幅回撤风险。
图8:广发医药精选2025年二季度前十大重仓股
来源:基金2025年二季报,Wind,股价涨跌截至2025.7.18,持股数据仅供举例,不做个股推荐
相应地,对于基本面优秀的公司,如果股价回落,王瑞冬也会果断加仓。
比如,他在信达生物上就有过一次成功的波段操作;
信达生物在2024年10月出现大跌,单月跌幅超过28%,王瑞冬在当年四季度即大幅加仓,直接把信达生物买到第一大重仓,持仓占基金净值比达到10.1%。
这一次的加仓时机恰到好处。
从2025年1月起,信达生物股价一路狂飙,截至7月18日,年内累计大涨143%。
到今年二季度,王瑞冬减持信达生物,锁定了丰厚的持仓收益。
不过,虽然他操作积极,但基金的股票仓位变化并不大,其中港股的持仓比例则在逐渐上升,从2023年四季度的16.14%,一路升至2025年二季度的43.15%。
图9:广发医药精选仓位及港股比例变化
来源:基金定期报告
从王瑞冬的总体配置来看,创新药是重要一部分,除此之外,他在电生理、动物实验、药品研发产业链等细分方向都有配置,可以说以创新药打底,同时也兼顾了其他成长子行业的方向。
段涛:小而美,重仓创新药
持仓偏中小市值,大幅提升港股占比
段涛也是一位科班出身的医药基金经理,本科专业是生物学,研究生是管理学,2015年3月入行,任医药研究员;2017年8月入职广发基金,任医药研究员,至今有9年从业经验,4年投资经验。
图10:广发医药创新业绩表现
来源:基金2025年二季报,Wind,今年以来回报截至2025.7.18,基金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截至7月18日,广发医药创新基金今年以来回报已达67.02%。
从历次持仓变化来看,段涛在操作和风格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大幅提升港股配置比例,且主要配在港股创新药上。
2025年以前,段涛主要以A股中小市值弹性大的标的为进攻仓位,对于港股的配置在15%上下。
但从今年开始,段涛提高了港股的配置比例,至二季度末已升至39.13%。
其港股上的仓位主要分布在新进的信达生物、三生制药、石药集团等创新药企业。
图11:广发医药创新港股比例
来源:基金定期报告,Wind
其二,基金持仓风格偏中小值,更具弹性和进攻锐度。
统计显示,广发医药创新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的平均市值约为500亿元;
超过千亿市值的仅有信达生物,市值最小的是昂利康,刚刚100亿。
侧重中小市值,显然使得基金在进攻上更有锐度,但可能也会放大波动,投资者对此也需要有心理准备。
图12:广发医药创新前十大重仓股
来源:2025年基金二季报,Wind,今年以来回报截至2025.7.18,持仓数据仅供举例,不做个股推荐
其三,操作上贴近市场,擅于捕捉阶段性热点。
比如,他二季度新买进前十大的博瑞医药,这家公司在今年上半年股价表现平稳,7月初至7月18日大涨60.66%。精准的切入点,体现出了基金经理把握时机的能力。
又比如买到第九大重仓的悦康药业,同样是在6月份才开始出现大涨,6月上涨36.68%,7月继续大涨54.15%。
对于创新药的后续走向,段涛在二季报中分析认为,板块有望成为贯穿全年的主线,从空间来看,龙头白马公司基于乐观预期仍有相对较好的收益空间;但也要注意短期交易过热和预期过高的风险。
结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吴兴武、王瑞冬、段涛这三位基金经理,都有研究医药的相关专业背景;做投资之前,都有5年及以上的医药研究经验,可谓是在医药赛道耕耘已久,也储备了比较丰富的投资经验。
结合基金重仓个股和持仓操作来看,三位基金经理在医药细分方向的配置、选股偏好方面也是各有特色。投资者可以结合自己看好的方向挑选适合自己的产品。
另外,投资要想取得好的成果,离不开研究团队的支持。在广发基金这家大平台里,医药研究团队在创新药方面的基本功非常扎实,覆盖国内所有主流创新药企业。这也是三位基金经理的强大后盾。
当前,创新药的行情仍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在中国创新药进入收获期这一基本面的支撑下,创新药行业大概率仍然可以持续发掘出投资机会。
但要提醒投资者的是,中期来看,一些被证伪的个体可能会陆续掉队,并且在短期过快上涨后,市场必然会有震荡。
这个阶段,比拼的是基金经理和医药团队在研究层面的内功,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也需要精挑细选。
- 结语-
投资报原创的稿件,有转载需要的,请留言。
投资报发布的、未标原创的,可直接转载,但需注明来源和作者。
美林配资-炒股平台-股票十倍杠杆平台-惠州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